河北发布《应急科普教育场馆建设规范》区域标准

发表时间: 2024-09-20 08:42:31 作者: 米乐看球

  8月12日,由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的《应急科普教育场馆建设规范》(DB13/T6002—2024)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定并正式对外发布,将于9月12日开始实施。标准明确了应急科普教育场馆术语和定义、建设原则、基本要求、建设内容、人员配备、科普服务、场馆分级、运行维护等内容。标准的发布,为推进应急科普教育场馆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遵循,具有借鉴引领作用。

  近年来,河北省不停地改进革新应急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探索更加多元化、互动化的宣传方式,建设应急科普教育场馆,开展应急安全科普体验活动,实现从新媒体宣传到体验互动宣传的模式转变。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建设标准,各地场馆在选址、设计、功能布局等方面存在比较大差异,场馆建设难以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宣传教育效果参差不齐。为此,河北省对省内外应急安全体验馆进行调研,借鉴其建设运营经验,编制了《应急科普教育场馆建设规范》地方标准。

  标准适用于政府、行业部门、街道社区、乡镇村、社会公益团体投资建设,或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具有开展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普及功能,常态化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应急科普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体验馆、活动中心、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场所等。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所属,具有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功能、有条件向公众开放的体验馆(室)、实验室、实验基地、培训机构等均可参照执行。

  为推动应急科普教育场馆规范建设,标准规范了自然灾害、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社会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应急救护7个科普体验项目建设内容,要求软硬件设施遵循趣味性、服务性、安全性、实用性的原则,配备公众可参与的应急科普展品、展板、说明牌等基本展教设施,具有展览、模拟演示、安全培训、互动体验教育等功能。根据真实的情况,配备VR、AR等虚拟视觉体验装置,采用VR技术、体感技术、监控识别系统、三维虚拟等技术打造高科技展示项目,通过实景搭设沉浸式环境和兼具互动性与体验性的玩法结合,提高学习体验的效果。

  标准规定了人员配备及科普服务时间。其中,教育场馆应常年对公众开放,开放日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6小时;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宣传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主题日期间组织并且开展应急科普专题宣传活动。

  标准的贯彻实施将有效提升应急科普场馆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实用性,更好地发挥各类应急科普场馆的教学实践功能,助力推动应急安全知识传播,不断的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东伟)

  最近,周杰忙着奔波于各个会场,学习智慧康养产业经验,和同行们进行交流。 日前,在河北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河北选拔赛中,智慧康(雄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带来的“智慧康养银发经济生态融平台项目”荣获银发经济专项赛一等奖,即将代表河北参加全国创业创新大赛。…

  人民网石家庄8月26日电 (朱延生)生命健康产业事关人民健康福祉和新动能培育,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具有广阔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 当前,世界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预计到2030年,世界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4亿人,比2019年增加34%;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达到21亿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