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工地看平安|守护!织密水上“路”

发表时间: 2024-12-29 12:29:42 作者: 米乐看球

  “最近从工地外围通行的群众明显变多了,我觉得外围的安全警示设施还需要再修整一下。”

  “近期早晨的班前安全教育,两位同事没注意穿戴安全防护装备。经提醒,两人都迅速改正了。”

  近日,一场安全培训送教上门在宿连航道324省道民便河中桥项目部火热进行,大家围坐一圈,各抒己见。

  当下,宿连航道项目办建立了“安全科+现场工作组”的矩阵工作模式,强化安全管理,形成了“建筑设计企业主导、监理单位督促、实施工程单位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了全覆盖的安全管理网络。

  “别看现场施工‘按部就班’,实际上,项目办早已借助‘黑科技’模拟了建设过程。哪里施工难度大,哪里安全风险高,项目办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宿连航道项目办副主任徐磊说。

  据悉,宿连航道项目办建立了“智慧工地”平台,依托“BIM+GIS”,根据现场勘测的实际数据,对工程全貌进行三维建模。同时,针对施工的重点难点,各实施工程单位应用信息化、智能化预警装置,对深基坑、桥梁上部结构等实行自动化监测,对工程水平位移与沉降、基坑孔隙水压力等参数,实现自动化监测、自动化预警。

  加强危大工程管理,深化落实方案“图表化”,实现方案的可视化沟通,提升方案编制精细度,并编制了《施工危险作业安全生产条件检查确认制度》,对危险性作业进行分级管控,明确作业审批程序,实现风险动态化、可视化、流程化管控。

  另外,宿连航道项目办在安全经费保障、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应急演练、完善审批制度等方面做足功课,全面保障宿连航道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机械、财产安全,为推动“平安工地”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因此,每月例行的安全培训教育从宿连航道项目办“搬”到了一线建设者的生活驻地。

  “更让我们出乎意料的是,安全培训教育搬到生活驻地后,工人更能敞开谈了。”徐磊笑着说。

  在宿连航道工程建设项目柴沂防洪闸施工段的建设现场,工人整齐佩戴着安全设备,工地周边的警示标语十分醒目。

  “在我们工地,班前的安全教育是一天不落,我们时刻都可以感觉到安全的重要性。”一线建设人员李思圣说。

  “提高标准化施工水平,常态化抓好安全方案落实,做到‘人人想、自觉做’,就能最大限度保障施工安全。”徐磊说。

  自开建以来,宿连航道项目积极进行安全管理创新,探索实践内河航道班前教育“三个一”管理,实行“监理日参加,项目部领导班子周参加,项目办月参加”的工作机制,并编制了《班组安全知识手册》,做细做实班前教育。为提高现场标准化安全管理上的水准,项目办组织编制了《首件安全防护示范制细则》和《施工安全标准化手册》,推行“标准化、模块化、装配化”安全设施。

  结合水运工程特点,项目办组织编制了度汛预案,并通过水利部门审查;邀请水利部门专家开展防汛辨识风险,并开展航道防汛薄弱点隐患排查,重点对军屯河枢纽至管桥段堤防做全面排查,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积极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值守,严格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确保各项防汛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我可以自豪地说,在宿连航道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意识已经印刻到每个人的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徐磊自信地说。

  徐磊说得很有底气,因为宿连航道(京杭大运河至盐河段)整治工程一期已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省级‘示范工地’”。

  全面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月”等13个专项工作;

  建设安全体验馆,科技体验、实景体验并重。创新开展“云上开培训 夜课话安全”等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今年已组织项目级安全培训7次,其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安全教育培训5次,统筹开展应急管理系列活动40余次;

  构建“建设、监理、施工、第三方”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巡查、专项检查、互查、大检查等方式强化检查力度;

  根据行业领域的真实的情况,协助编制了《水运工程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为宿迁乃至全省平安工地创建作出应有贡献。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